黃仁勇像(潮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供圖)
黃仁勇(1762—1817),字良越,號致齋,廣東海陽(今潮州市潮安區)人。清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恩科武狀元。
黃仁勇出身普通農民家庭。他相貌殊偉,虎頭燕頷,自幼膽大,有勇氣。因為家境貧困,一直到12歲才進本鄉私塾讀書。他既勤奮于學習書史,又喜愛練習武藝功夫。他的岳父楊展是遠近聞名的武師,見黃仁勇身材魁梧,天生神力,是個練武的材料,便勸黃仁勇棄文從武。從此,在楊展的教導下,他刻苦鍛煉身體,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十年之后,練就鋼打鐵鑄般的身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馬術弓箭、角力技勇備于一身,膂力絕倫,能挽二石弓。
狀元練武石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壬子科武舉人。同年上京赴會試不第。但是,他不氣餒,暫留京城,繼續苦練武藝。三年之中,黃仁勇武藝日臻完善。
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恩科,黃仁勇再赴會試,進入殿試。冬十月,策試中式三十五名武舉于太和殿前。嘉慶皇帝與太上皇乾隆到紫光閣,先后閱中式武舉馬步射和技勇。在比試中,黃仁勇技壓群雄。在舞一百二十斤大金刀時,黃仁勇一時不慎,大刀脫手而出,懸空而落。在此千鈞一發之際,他急中生智,用后腳奮力一踢,將上百斤重的大金刀順勢踢向空中,然后,他一個鷂子翻身,轉過身來,將大刀輕輕接住。此時,滿殿君臣,贊不絕口。嘉慶皇帝閱畢武試,在乾清宮接見中式武舉,親定甲乙,于太和殿欽點賜黃仁勇為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授頭等侍衛。
嘉慶七年(1802年),署福建金門鎮中軍游擊。在任期間,他整頓武備,加強沿海邊防,抵御外侮,守衛國土,盡心竭力。在保衛黎民、護疆衛國方面,傾注心血,成績卓著,屢受朝廷嘉獎賞賜。嘉慶十六年(1811年),因積勞成疾,身體不適,上疏請求解甲歸田。
黃氏家廟
黃仁勇自入仕途,為官清廉,自奉甚約。歸鄉之時,積蓄無多,從未蓋過豪華的狀元宅第。但不忘為桑梓造福,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盡綿薄之力。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黃仁勇病故,謚莊敏。
參考資料:
?、薄都螒c帝起居注》
?、病肚鍖嶄洝と首陬;实蹖嶄洝?/p>
?、彻饩w《海陽縣志》
?、垂饩w《金門志》
?、登濉⑹儡白骸痘浶肌?/p>
(作者:潮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