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開科舉取士至光緒年間結束科舉,一千多年間,廣東共出過9位文狀元,分別為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梁耀樞。其中,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清廣東番禺人,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狀元,也是清代廣東第一個狀元,以善治水而聞名。
莊有恭像
乾隆三年(1738年),莊有恭參加順天鄉試中舉,乾隆四年(1739年)參加殿試。殿試閱卷時,讀卷官對莊有恭的試卷很是贊賞,推為第一進呈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召見讀卷官時說,你們這次所進呈的殿試卷,沒有浮泛之習;所推第一,甚為允當。同時,乾隆皇帝將進呈的第二名至第六名的名次做了調整。命大學士徐本當庭拆開第一名的試卷檢視,發現為莊有恭、廣東人。乾隆很是驚喜:“廣東僻遠之省,竟出狀元耶?”吏部尚書甘汝來回答:“前朝曾有數人,本朝從未曾有?!鼻』实壅f:“九卿京堂內并無廣東人,今得狀元,頗為可喜?!庇谑?,乾隆欽點莊有恭為狀元,授翰林修撰,充國史館修撰官。乾隆見到莊有恭“風度端凝”甚為歡喜,又令入直南書房,后又充日講起居注官,備受青睞。
在乾隆朝,治水被上升為一種國家戰略。河工問題是己未科殿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莊有恭推崇明代治水專家潘季馴,提出“以河予淮,以淮予河,以河淮予?!钡闹鲝?。
乾隆時期的治水主要在于防治黃淮流域的江河泛濫與錢塘江江潮倒灌。浙江錢塘江入??诘貐^,海潮肆虐為害。自唐宋以來,為了防止海潮泛濫成災,人們在錢塘江沿江沿海地帶陸續修筑堤防工程——海塘。乾隆十六年(1752年),莊有恭出任江蘇巡撫,次年署兩江總督。莊有恭認為江浙一帶為財賦重地,水利民生大計,“若及早為之,則事半功倍”。經過查勘,他奏請朝廷修筑太倉、鎮洋沿海海塘九千余丈,先由國庫墊支費用,“自募夫役”,然后按受益田畝分年征還,兩年還清。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得到地方士紳和民眾支持。朝廷批準后,他認真督辦。海塘工程進度快、質量好,在汛期前告竣,并經受住大潮、暴雨的考驗,收到了如期的效果。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莊有恭署江南河道總督,后署湖北巡撫。乾隆二十四年,錢塘江水勢逆轉,大規模治水活動再次陸續展開。同年,調補浙江巡撫的莊有恭受命“速赴”新任籌畫辦理。經過前期到海寧等沿海沿江地區的查勘,莊有恭提出錢塘江治水方案和具體實施意見:預備修筑柴塘物料,幫筑海寧石塘附塘土堰,添建修補護塘坦水。乾隆皇帝對其所籌事宜極為支持,命軍機大臣傳諭莊有恭,“速就勘明籌辦之處,一面即行發帑興工,上緊趕筑,毋庸聽候部覆遲誤要工?!蓖瑫r,莊有恭與閩浙總督楊廷璋協商后合詞具奏,請求改撥兵弁配置。海塘兵專司負薪、運土、甃石、下橋,設守備1員,千把外委12員,分界防守,“省民夫無算”。乾隆二十五年,莊有恭奏準對山陰、蕭山、海寧、海鹽一帶海塘分輕重緩急進行修筑、重筑、修補。
海塘為越中第一保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在抵達杭州的次日便到海寧閱視海塘。這次南巡,乾隆皇帝定議錢塘江治水方略為“修柴塘、增坦水、加柴價”。他召見莊有恭賜詩嘉勉,并刻石紀念。莊有恭召集工人,儲備材料,嚴格在期限內完成工程。在施工中,借用前人竹絡之法,編竹為簍,實以巨石,鱗次櫛比,以保護海塘的底部,這種做法使海塘經受了大潮的考驗。乾隆皇帝認為莊有恭“能盡心”。
當年十月,莊有恭調江蘇巡撫,乾隆皇帝將浙江海塘工程仍責成莊有恭專司其事。上任伊始,他便在太湖附近“探尋脈絡得其要領”,疏請大修三江(吳淞江、婁江、東江)水利,疏浚出入太湖的各河道。他認為工程雖然感覺很浩繁,若十二州縣通力合作,各處所承擔的費用其實并不算多。老百姓聽說此事,都愿意出錢出力。工程組織上,他建議分段督修,“仍須官董其成”。工程費用上,為了紓緩民力,迅速動工,他建議國庫先行支付,再由各州縣分年按畝征還。乾隆皇帝批準后,莊有恭“選紳耆,賦工役”,先疏通橋梁港口,然后疏浚河道河身,“茭蘆魚蕩之圈占者,除之;城市居民之不可毀者,別開月河以導之?!边@項工程持續了三個多月,暢通了河流與湖泊的連接,改變了過去河道淤塞、湖泊失調的狀況,收到防澇、灌溉和航運三利,促進了農業、商業的發展。
莊有恭書法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為刑部尚書,仍留巡撫任。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任協辦大學士,仍暫留巡撫任。是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再次召見莊有恭,又賜詩嘉勉。詩曰:
重教任蘇撫,近復擢秋卿。
豈不輕車藉,要資法網平。
蹕涂暫留扈,翰幄自歸并。
德政吳松在,何曾讓畢亨。
終其一生,莊有恭仕途并非一帆風順,宦海幾經沉浮,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莊有恭授福建巡撫,次年,病逝于福州任上。莊有恭是清代難得的治水人才,其一生最大作為也在于治水。乾嘉學派代表人物、著名學者錢大昕在為莊有恭所撰寫的《墓志銘》中稱贊其治水功績:
水旱拯恤無因循,清波可活涸轍鱗。
筑塘捍海土石堅,或編竹絡楗茭薪。
民國《番禺縣志》收錄錢大昕為莊有恭所撰寫的《墓志銘》
參考文獻:
1.《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年版。
2.同治《番禺縣志》。
3.民國《番禺縣志》
4.和衛國著:《治水政治:清代國家與錢塘江海塘工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
?。ㄗ髡撸涸浪嘉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