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村,位于花都區炭步鎮以西,村域面積約3.86平方千米,距離花都中心城區14千米。坐落于廣花平原,村東北側的巴江河是北江通往廣州市中心的重要航道之一。該村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其入村先祖從南雄遷至清遠后遷至此地落業。據村中族譜記載,“觀其地形,左帶巴江,右繞巨湖,前臨江水,后枕中山,極山川之勝,敏天地之精。由是名曰水口?!痹?。有“水口渡”,為古代鴨湖、水口兩鄉之渡。
水口村村貌
村民主要姓氏為任姓和賴姓。據稱,最早立村是賴姓,如今賴姓只有幾戶。任姓有部分先民遷到赤坭連珠村、四會縣營腳村落業?,F分為8個經濟社,即大圍、賴屋、北社、巷尾、樂安莊、元下、塘唇、川巷經濟社。
傳統經濟以耕種水田為主,1992年大力發展名優水產養殖,建成200多畝的名優水產養殖基地,現有魚塘數百畝。另有部分田地種植韭菜、花卉。
千禧亭,建于2000年,由水口村燈籠會籌建
康公廟
該村于1961年通電,1995年通電話,2013年通網絡。村中建有文化室,該文化室于1984年恢復,曾被團中央授予“青年之家”稱號。小戲《新任芝麻官》《不值一駁》《新風贊》等先后在縣、市比賽中獲獎。村內現有水口小學,還有村民活動室1間、籃球場5個、小公園1處。
村中有5座公祠、1座祖祠。村后有康公(主神)廟,左右兩側為文昌廟和觀音廟,村前有座高十多米的七層三級文筆(塔)樓。
任氏祖祠建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坐西朝東,三間三進,有后樓,占地面積562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博古灰色塑脊,碌灰簡瓦青磚墻。石門額陽刻“任氏祖祠”,木門聯刻“先賢世澤,左相家聲”。前廊梁架、柁墩、雀替均有精美雕刻,施以戲劇人物、花鳥魚蟲等紋飾。兩偏間設有蝦公梁、石獅、異形斗栱、雀替。正脊塑有亭臺樓閣、山水樹木。4根金柱柱腳墊有木墩,并雕有圓鼓形紋飾及花崗巖柱礎。中、后堂前帶兩廊和八架卷棚頂。后樓為“宗賢閣”,高兩層,青磚石腳,石臺基。
竹溪公祠,建于1920年,坐東朝西,廣三路,深兩進,占地面積345平方米。中路建筑有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簡瓦和青磚石腳。頭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6米,共九架,前有兩根檐柱。正脊塑有荷花、喜鵲、金魚等灰塑圖案,保存完整。天井以花崗巖條石鋪地。左右路建筑為硬山頂、人字山墻、碌灰簡瓦、青磚石腳,與中路建筑緊密相連。
任氏祖祠
竹溪任公祠
村中還有佛安任公祠、峻峰任公祠、南軒任公祠和司直任公祠,有濟美書社、養榴書社和茂野公、松贊公、祖余公3個小廳。另有禮耕家塾,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
康公廟,又稱主帥廟。據民國《花縣志》記載:“康公廟在水口鄉,由明竺峰寺改建?!睋?,竺峰寺又名竺峰庵,原祀觀世音神像,后當地村民從三水縣康公廟請來“皇封道果無流康公元帥”神位,改建為廟。該廟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曾多次重修,現廟內碑記基本保存完好。
舉人任炳光旗桿夾石刻字
水口村的元宵節游燈是花都地區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民俗活動,形成于清初,古時稱“燈籠會”,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燈會活動一度停止。1996年,重修康公廟后,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1997年農歷正月十四晚,在康公廟舉辦“第一屆炭步鎮水口村花燈會”,恢復先前的游燈和投燈活動。2009年4月,“水口村元宵燈會”入選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水口村燈會活動改變舊時先游燈后投燈的做法,于正月十四晚按“飲燈酒、投燈、游燈和送燈”四個步驟舉行。
?。?)飲燈酒。上屆燈主交投燈款后,在廟前聚餐(稱“千歲宴”,一桌12位村中長者,歲數相加超千歲)。菜名冠以吉祥如意的名稱,如“百合腰果喜添丁”“發財扒冬菇大利”“鴻運雙乳鴿”等。
?。?)投燈。酒宴結束后,投燈活動正式開始。先將制作好的30多盞花燈冠以象征好意頭的名稱,如主帥圣燈、觀音賜福燈、一路發燈、五福臨門燈、福祿壽全燈、福星高照燈等。投燈前先由“贊燈先生”贊燈唱燈,唱出每盞花燈的贊詩及寓意彩頭,隨后進行開價競投,價高者得,燈價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競投第一個花燈又叫“搶頭燈”,往往競爭最激烈。參與競投和觀看的,除該村村民外,還有南海、三水、清遠甚至湖南等外地人員,場面非常熱鬧。
?。?)游燈。投燈結束后進行游燈活動。村中8頭醒獅與村民及賓客聚集康公廟前,再從廟內抬出康寶裔元帥、文昌帝、北帝、關帝、大王爺等5尊神像。游燈時大鑼開道,神像依次排列,醒獅隊緊跟其后,由現屆燈主和部分群眾在村內外固定的范圍內游行。村民紛紛在家門前擺設香案,放置“利是”等候游行隊伍,神像經過時即燃放爆竹迎接。
?。?)送燈。若當晚外地賓客投得花燈不方便即時領取,正月十五早上,由“花燈會”人員組織醒獅隊,敲鑼打鼓將花燈送到燈主家中。
投燈活動今已成為一種公益活動。每年投燈所得資金,扣除相關費用后,均用于村中福利事業,如學校維修、學生獎學金、修橋鋪路、興建文樓公園、維修廟宇祠堂、康王誕請戲班演戲等。
2011年2月16日,水口村燈會組織第十五屆投燈活動。圖為投燈現場
村中主要人物有:清朝水口村童生任炳光,每科(年屆)鄉試都報名參考,但屢試不第,次次無名,考到年已七十,須發皆白,依然落榜。任文燦,水口紅門樓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翰林院庶吉士。任真漢,香港知名畫家,1964年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出版《任真漢中國畫初輯》,著有《中國畫基本畫法》。
?。ɑǘ紖^地方志辦公室)